跑友受傷后,應該怎樣處理患處?
12月6日
傷后即刻的處理原則就是最經(jīng)典的“RICE”原則,然后主要的處理原則就是改善傷部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組織新陳代謝。
這次呢,慧跑就跟大家好好說說,這些外敷藥該怎么用~
1、先了解運動損傷常識

首先,要跟大家介紹一下運動損傷的分類。
跑友們常見的運動損傷,如跟腱炎、腳踝扭傷、肌肉拉傷等,都屬于閉合性軟組織損傷,也就是說沒有創(chuàng)口的運動損傷。
摔倒時的擦傷、劃傷等見血的損傷,就是開放性軟組織損傷。
開放性損傷首先需要對傷口進行清創(chuàng)消毒處理,一般都不建議使用外敷類的藥膏
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呢,又分為急性損傷和慢性損傷。
急性損傷是指一次大暴力作用導致的損傷,常見的有肌肉拉傷、扭挫傷等;慢性損傷是指急性損傷處理不當或者局部長期負荷過度而演變成的損傷,常見的有髕股關節(jié)綜合癥、跟腱炎、脛骨應力綜合征等。
2、閉合性運動損傷的分期及其治療方法
由于急性閉合性損傷更多見,所以今天我們主要討論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如何處理。以跑友常見的腳踝受傷為例。
1) 早期:受傷即刻至48小時以內(nèi)
這個之前就有跟大家說過,傷后即刻的處理原則就是最經(jīng)典的“RICE”原則。

“R”是指Rest,就是休息、制動,因為進一步活動會增加出血量。有的跑友跑步中不慎發(fā)生腳踝扭傷、肌肉拉傷等急性受傷后當時很痛,隨后疼痛似乎有所緩解,又接著跑,這是導致?lián)p傷加重的重要原因;

“I”是指Ice,就是冰敷,冰敷可以鎮(zhèn)痛,同時減少局部血流,是急性運動損傷后控制傷情的必須手段。冬季可以沖自來水,而夏季必須要用到冰塊,現(xiàn)場沒有冰塊,買冰棒應急冰敷也可以,冰敷一次15-20分鐘,當天可重復多次;

“C”是指Compression,就是對傷處進行加壓包扎。做過冰敷就可以進行包扎,包扎可以減少出血,限制血腫的發(fā)展。可以通過彈力繃帶或者其他更專業(yè)的運動膠布進行處理,如果有肌貼,可以將肌貼完全拉緊包扎;

“E” 是指Elevation,即抬高患肢,這一舉措可以促進血液及組織液回流,減輕腫脹。晚上睡覺時用被子將腳墊高。
當然,也有人主張把“P”放在該原則的最前面,即Protective,保護受傷部位。
2) 中期:指損傷發(fā)生48-72小時之后
這段時間急性炎癥已經(jīng)消退,但是仍有淤血和腫脹。此時的處理原則就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淤血等的吸收、防止粘連,說得通俗一點就是活血化瘀。可以進行針灸、按摩、理療等。

3) 后期:指傷后的1~2周
這段時間損傷的組織已經(jīng)基本恢復,腫脹、疼痛基本上已經(jīng)消失,但是部分功能尚未完全恢復。此時的處理原則就是康復訓練,主要目的是恢復和增強肌肉、關節(jié)的功能啦。

慢性損傷呢,分期并不嚴格,主要的處理原則就是改善傷部的血液循環(huán)、促進組織新陳代謝,同時要進行積極主動的康復鍛煉。也就是說,可以將急性損傷的中后期的治療方法結(jié)合起來。
千萬要注意用藥,不要因為用錯了藥而讓自己加重腫脹和疼痛哦~
圖片來源:123rf

